本篇文章1732字,读完约4分钟

/ S2// S2 /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毕淑娟北京报道

4月23日,有市场传言称,央行将从25日起向部分农商行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下调1个百分点的方向。 当天晚上,央行方面称这一消息不真实,央行目前没有新的定向降准政策。

这从不到一个月央行对比两次次次大跌的传言当天晚上立即予以否定也可以看出目前央行对次大跌的态度。

官方多次表示,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微调,被认为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概率很低,但有关下跌的传言依然层出不穷,表明市场有意愿央行下跌。

但是,对近期下跌的想法可能只是市场的希望。 从官方的态度和行动来看,短期内再次降低标准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为了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贵问题,虽然还有方向下调,但全面下调可能会有所延迟。


1月中散布两次谣言


事实上,4月23日晚的辟谣,是央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与准谣言形成对比的发声。

3月29日,网上有人假借“本公司权威信息”的名义,散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4月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的谣言,当晚被央行否定,随即被辟谣。

不仅如此,央行对散布准谣言的行为采取了比预期更强烈的态度。 4月2日,央行办公厅官方微博转载评论文案《成方街时评:提请金融市场造谣者注意》中明确表示,央行将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对此次捏造发布虚假新闻的行为依法进行调查。

“降准传言不实 央行一月内两度辟谣”

结合此次央行再次及时澄清定向降准谣言,央行对货币政策谣言的决绝态度,不仅是金融市场的造谣者,也是金融市场的每一位参与者——不要轻信谣言,不要散布谣言。

根据上述评论文案,在金融市场上新闻太重要了。 可以说新闻是金融市场交易的神经。 市场各方根据新闻进行定价和交易。 新闻真实、准确、完整,传达及时、公平、有序,是市场公平、公平运行的基础。 基于违法违规形成的新闻失真、内部新闻等,是金融犯罪、腐败寻租等损害市场公平公正的根源。

“降准传言不实 央行一月内两度辟谣”

因此,捏造和传播虚假金融新闻是我国法律法规严格禁止的行为。 “降准”的谣言,如果不及时澄清制止,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是因为货币政策整体上有关,像“下调”这样的重大政策措施,必然会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可谓“一发不可收拾”。

“降准传言不实 央行一月内两度辟谣”

另外,4月23日,央行方面指出,“相关机构将根据季度宏观审慎判断( mpa )考核的结果进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的媒体报道也与事实不符。 目前,央行确实有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但每年只进行一次动态审查调整。


最近的下降概率很低


近来,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政府在不同的会议场合也就货币政策的走向表现出来。 结合近期官方多次表态,市场实际上对下一轮货币政策走势的预期逐渐明朗。

4月12日,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上,再次提到“将优质货币供给总闸门”,不做“大水漫灌”。 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宽松适度。” 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指出:“货币政策必须保持适度紧张,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微调。”

“降准传言不实 央行一月内两度辟谣”

另外,结合央行近期对低准谣言的坚决打击态度,可以看出近期低准概率不太高,下一步央行货币政策再宽松空之间也不会太大。

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中国一季度大部分经济数据好转,政策时滞也已接近尾声。 目前,我国利率比去年下降不少,证明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经济企业稳定时降低基准,容易推高通胀,也容易推高资产价格。 要警惕资金的“稳步远离需求”,尤其要警惕新一轮的房价上涨。

“降准传言不实 央行一月内两度辟谣”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表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放缓,3月经济金融数据回暖,且市场资金面整体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基准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不过,吴琦也指出,很可能会实施定向降准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另外,最近通货膨胀问题再次受到关注,通货膨胀的上升也成为进一步放松掣肘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 农业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表示,猪的价格已经进入上升周期,“猪周期”的到来会推高通货膨胀,影响货币政策的走势。

“降准传言不实 央行一月内两度辟谣”

不过,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朱振鑫认为,为了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高额问题,虽然仍有方向下调,但全面下调可能会出现延迟。


标题:“降准传言不实 央行一月内两度辟谣”

地址:http://www.sdsxywx.com/sdss/1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