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08字,读完约21分钟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术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机械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主导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国内装备制造业总量的2/3以上,占全国工业的1/5以上。 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的公司有8.82万家,占全国工业的23.31%; 资产总额23.42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0.65%; 主要营业收入21.38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0.91%; 利润总额1.45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84%。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机械工业迅速发展

 

据悉,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40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抵抗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经历了振兴、转型升级、优质快速发展的转型,总体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巨变,70多年来发展迅速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一)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s2/) )。

旧中国的机械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00多年里,只能在沿海沿江制造少量的简易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才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机械工业体系,经过7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机械工业从小到大,从维修到制造,从常规产品制造到高精密尖锐产品,从单机制造到大型先进成套设备的 建成了产业门类齐全、产品品种丰富、规模大、具有相当实力和技术水平、配套水平不断提高的完善产业体系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建国之初的1949年,机械工业公司数量寥寥无几,1978年公司数量迅速发展到10890家,年规模以上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数量已经达到8.82万家,占全国工业的比重达到23.31%。

1949年机械工业职工人数只有10.7万人,1978年职工人数达到499.13万人,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公司职工平均1900多万人,占全国工业的比例超过20%。

1949年,机械工业总产值只有5亿5900万元,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上升到1952亿2800万元,年机械工业总产值达到24万亿7300亿元,-年国家统计局未公布产值数据),是1949年的4万4200倍,为1949年的4万4200倍。

1949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微乎其微,1978年增加值97.2亿元,2008年约2.4万亿元,年约6万亿元,为1978年的617倍,年均增长17.4%。

全年机械工业资产总额23.42万亿元,为1995年有记录以来1.67万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12.17%。 主营业务收入21.38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0.91%,是1990年有该指标记录以来的3379.2亿元的63倍,年均增长16%。 利润总额1.45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84%,是1978年的69.2亿元的210倍,年均增长14.3%。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二)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稳步提高(/S2/) )。

建国初期,机械工业基础薄弱,能生产的机械产品非常少,产品水平无法与世界先进相提并论。 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努力,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缩小了,但受“文化大革命”时期闭关锁国和破坏的影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再次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机械工业的规模和实力越来越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在世界机械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从销售额来比较,建国初期,我国机械工业占世界机械工业的比重很小,到1985年达到3%,1990年上升到4%左右,到2009年迅速上升到20%左右,年上升到30%以上。 世界机械工业排名方面,建国初期第20位以后,文革前列第9位,2009年跃居第一位,到2009年连续10年位居第一。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建国70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装备,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逐渐提高。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先进大型成套设备大多依赖进口,国内设备自给率不足60%。 “二五”时期由于前苏联产品成功消化的技术和西方国家的禁运曾经达到80%。 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70%左右,2003年超过80%,2009年超过85%,此后一直维持85%的现在,机械工业的许多重要产品从建国初期的少量生产或无法生产,跃居世界第一。 例如汽车、轿车、载重车、摩托车、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变压器、电动机、机床、数控机床、内燃机、矿山机械、起重设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混凝土机械、挖掘机、装载机、铲子运输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汽车,1956年新中国能生产第一辆汽车,当年汽车产量只有61辆,均为载重车1978年汽车产量14.9万辆,居世界第18位; 2009年汽车产量达到1379.1万辆,跃居世界第一; 年产汽车2780.9万辆,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对世界汽车产量的贡献居各国之首。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发电设备,1951年年产量只有1.6万千瓦,1978年年产量483.83万千瓦,2004年年产量7137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 2006年年产量首次超过1亿千瓦,到去年连续13年超过1亿千瓦,稳定在世界第一位。

金属加工机床,1949年年产量只有0.16万台,1978年为18.33万台,2009年达到79.92万台,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年产量为71.86万台,稳定在世界第一位; 其中数控机床1978年产量581台,年产21.33万台,稳居世界第一。

内燃机,1949年年产量只有0.74万千瓦,1978年年产量2905.67万千瓦,达到27.01亿千瓦,稳居世界首位,是1949年的37万倍,是1978年的93倍。

起重设备,1949年年产量只有0.6万吨,1978年生产27.42万吨,年产量777.11万吨,稳居世界第一,是1949年的1295倍,是1978年的28倍。

大中型拖拉机,1958年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1978年年产量11.43万辆,2007年年产量达20.31万辆,约占世界产量的20%,跃居世界第一,年产量24.35万辆。 发展到现在,全国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66%,农机装备国内市场供应率达到90%以上。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三)产品水平稳步提高,技术水平大幅提高(/s2/)。

建国初期,中国的农业、冶金、矿山、电力等机械设备基本上是空白的,很多机械厂只能从事维修和组装业务。 经过7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从旧式农机维修起步,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技术改造,目前已开发出许多高水平农机,120-180马力轮式拖拉机代替进口出口国外; 冶金机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开发“九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束了目前设计、制造技术成熟,中国现代化钢铁公司全流程所需技术装备最依赖进口的历史。 矿山机械只能生产少量小型设备,迅速发展到今天,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配套生产大型露天矿山设备的国家之一的电力装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提高,产品水平、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主要电力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实现了大量出口,其中三峡右岸机组实现国产化,百万千瓦超临界参数火力发电机组实现批量化,输变电设备建国前只能生产10千伏以下的设备,但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建国70年来,机械工业自主创新成效明显,关键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1961年国家批准制造的9套大型设备,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冶金、航空空、航天和造船工业提供了重要的重要设备。 1962年和1964年投入生产的两台万吨压力机,为电厂建设、航空空、军工等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量大型锻件,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4年正式开工的三峡工程中,所用重大装备的技术参数、容量、规模等指标,大多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21世纪以来,自主设计制造的超临界火力发电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力发电已与世界先进风力发电技术接轨,自主建设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工程项目、特高压输变电行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百万吨乙烯“三机”、20兆瓦电驱动天然气长输管道压缩机组、10万立方米/小时大型空分设备等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大型伺服压力机及伺服压力机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出口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 起吊重量2000吨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整体技术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21世纪以来,众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建成,机械工业60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领域科学技术奖。 机械领域的标准数量从1978年的3400个项目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72万个项目,要点行业与国际标准的一致度达到了80%以上。 机械主导产品技术来源的国内占有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到现在的70%,国产机械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85%,“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高速发展(/S2/)。

建国70年来,装备制造能力提高,且机械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 哈电、东电、上电三大集团生产的发电设备,已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前10大汽车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形成了6大类、120多个品种,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客户需求的产品结构。 通用机械、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重要产业,都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趋势好转,东西部产业均衡协调快速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新世纪以来,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领域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据统计,机械工业万元主要业务收入的综合能耗从1995年的0.51吨标准煤降至每年的0.06吨标准煤。 我国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主要制造国和出口国,向世界提供约三分之一的太阳能板,制造约一半的风力涡轮机。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设备发展迅速,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稳定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车占世界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年产127万辆和125.6万辆,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自那时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年产量达到14.77万台,占世界产量的比例超过38%。 两化融合深入,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工厂、数字工厂的建设已经开始。 服务型制造广泛开展,许多先行公司的服务型制造占公司总收入的30%以上。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五)体制改革蓬勃发展,许多系统全面快速发展(/S2/) ]

建国初期,中国学习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机械产品是“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国家管理物资,其生产调度、物资供应、价格制定、产品流通分配完全由国家物资部门管理,机械工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完全按照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实施。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适时推进生产供销管理模式和价格体制改革,成功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解放了机械工业的生产力,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大快速发展。 多种多样的所有制经济相继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活力大幅增强,民营公司和三资公司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机械工业国有公司经过扩大权益、经营承包、制度创新机制转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不断改革重组改革,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精干本职,激发市场活力。 当前,现代公司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公司骨干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经济民生项目提供了重要装备,挑战极限制造和领先领域的快速发展方面尤为突出。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民营公司、三资公司及混合全制经济发展迅速,民营公司成为创新快速发展的主力军。 以2000年开始为例,机械领域的民营公司占1.8万家,54.63%,迅速发展到6.78万家,82.79%,资产总额比例从25.2%上升到49.69%,主要业务收入比例从37.15%上升到59.05%。 利润总额从43.69%增长到55.4%三资公司1981年批准第一家中美合资机械公司,1983年批准第一家汽车合资公司后,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的三资公司达到11016家,其资产总额、主要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机械工业的全部领域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六)外贸出口迅速上升,公司“走出去”的步伐加快(/S2/)。

1956年中国开始出口机械产品,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机械产品主要根据国家间的协定以无偿援助外的形式出口。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机械产品的贸易出口开始了。 改革开放初期,机械产品整体出口水平较低,外贸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技术简单的标准品、手用工具等居首位,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微不足道。 1985年国务院明确机电工业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战术产业之一,此后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机械工业抓住了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据原机械部外贸业务统计,197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仅为2亿6100万美元,在世界上寥寥无几。 1990年机电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0年突破1000亿美元,年突破1万亿美元,年达14607.2亿美元,是1978年的5597倍,年均增长24%。 机械工业口径外贸统计数据始于2003年,当年机械工业外贸出口总额为559.9亿美元,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首次实现外贸顺差,从进口国成为出口国,近年来机械工业贸易顺差均为1000亿美元左右 年机械工业出口达到4510亿33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占我海外贸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18.13%,2003-年机械工业出口年均增长15%。 机械工业出口结构以加工贸易和中低档产品为主,升级为常规贸易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成套设备。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此外,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资公司的数量从1981年的1家迅速发展到每年1.1万家。 年机械工业三资公司出口额占所有机械工业的比例达到44.34%。

在此基础上,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机械公司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几家骨干公司通过海外并购,拥有国际知名企业品牌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优秀人才和海外市场,提高了快速发展的起点。 一家公司成功在海外建厂,成立研发机构,扩展到快速发展空之间的一家公司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找到了新的快速发展的商机,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中坚力量。 一家公司已经开始从单一产品的输出转向成套设备、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输出,出口附加值大幅提高。 总的来看,机械工业公司开展国际生产能力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劲旅。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新时期机械工业取得优质快速发展的道路还很遥远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9条“必须多次重复”的宝贵经验,指明了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也确定了新时期实现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实施途径。 新时期优质快速发展,是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是体现新的快速发展理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和谐为内生优势、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快速发展。 机械工业要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建设机械强国,必须牢牢把握好优质快速发展的主线。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一)聚焦优质,集中处理快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S2/)。

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机械工业奠定了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坚实基础,但面对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面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要求,要实现优质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亟待处理。

一个是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第一,大与强的不均衡、量与质的不均衡、质与价格的不均衡问题突出。 整个产业仍位于全球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及高端装备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 在尖端产业的核心技术行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二是快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上。 一是产能规模结构不均衡,高端紧缺、低端过剩的主体和基础支撑不平衡,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相对薄弱; 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不平衡,需要提高产品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进军海外”步伐是国际化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和不平衡,需要在人才、经验、企业品牌建设和适应能力方面尽快加强。 地区间合作与快速发展不平衡,需要加快地区间、军民间、上下游之间融合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三是快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最能体现在快速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上。 第一,科技开发和投入不够;两化融合、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够;服务型制造和商业模式创新不够;融合快速发展不够;公司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养不够;整体推进有待深入。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 S2// S2 /

(二)策划标记高质量的东西,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快速发展(/S2/) )。

在总结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实现优质快速发展为目标,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谋划和推进领域优质快速发展。

一是树立优质快速发展的思想理念,把实现优质快速发展作为长时间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习主席的演讲精神,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启示,坚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念和决心,坚定科学快速发展、优质快速发展的理念。 自觉将产业公司的快速发展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方向进行思考,定位于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实现“二百年”目标和建设机械强国,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二是划定优质快速发展的根本基点,注重问题,着力处理领域快速发展的质量效益问题。 重复快速发展是合情合理的,继续把领域快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增长作为重中之重。 加强调查和领域解体,逐步发挥领域要点公司核心作用,巩固领域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进一步聚焦质量企业品牌快速发展的瓶颈,加强管理,夯实基础,降本增效,推动领域品种增加、质量提升、企业品牌创造,促进领域快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尽快进入质量时代。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三是要寻找优质快速发展的实现途径,集中抓好“结构调整、短板补充、动能交换”。 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谋划“十四五”,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加强机械产业布局、有计划地诱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科学有序、和谐均衡快速发展。 促进公司兼并重组,加强领域自律,优化市场环境,推进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退出。 继续推进自主创新,依托国家重要项目、重要项目等平台,重点比较基础技术、共性技术、重要核心技术等薄弱环节,集中攻关。 瞄准快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弱点,想方设法弥补短板,提高能力,提高水平。 加快两化融合、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原有传承的产业结构转型和高度化,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动能转换,提高供给能力水平。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四是拓展优质快速发展的业务行业,提高开放升级融合的快速发展水平。 再三扩大实施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生产能力和装备制造合作,妥善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摩擦,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以实施《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为突破口,聚焦发电设备、工程机械、冶金设备等重要装备“走出去”,加强标准化服务业。 进一步完善关税税率调整等政策咨询工作,做好产业损害调查、贸易救济、招商引资技术等专业化服务。 并积极促进军民融合的快速发展,为惠民项目的执行做出贡献。

“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总之,机械工业以党的十九大、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演说精神为指导,遵循新快速发展理念,以落实制造强国战术和机械工业调结构变革促进增益的部署要求为中心,以改善供给侧结构为主轴,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线索,“ 反复提高驱动质量,反复融合智能转换,反复开放升级协调快速发展,着力稳定增长、调整结构、转变方法、加强短板、提高质量、增大效益,加快推进区域转型升级,推动机械全面优质快速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新闻部)

标题:“新中国70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成就回顾”

地址:http://www.sdsxywx.com/sdss/1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