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23字,读完约11分钟
■cubn记者陈文喜北京报道
最近,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快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详细方案。 据悉,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要经济区之一。 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刚批准同意,由国家发改委公布; 成渝经济区的计划正在制定中。
陕西省社科院区域快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是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的特殊时期发表的,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意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中—天水位于亚欧大陆桥的心脏地带和整个西北的前列,又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中心原点,交通极为便利。 优先快速发展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带动整个西北的快速发展。 ”
经济稳步增长
张宝通认为,虽然西部经济总量不如东部,但从目前的快速发展态势来看,西部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东部城市。 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东部经济遭受重创,国家非常重视内需的作用。 扩大内需过程中最有潜力的地区是西部城市。 因此,以天水——关中为龙头的西部城市,应该利用这次机遇,寻求划时代的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西部大开发战术实施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稳步增长。 2000-2007年,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7年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这一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 %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快速发展力明显增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2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基础设施方面,经济区也有了明显改善。 2000年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511亿元,年均增长23.4%,国家重要项目相继建成。 地区综合交通设施日益完善,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不仅如此,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迈出了新的步伐。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高速发展。 工业势头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71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3.8%。 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增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另外,关中——天水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
建立西部窗口
张宝通认为,西部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 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土面积,西部大开发不可能全面铺开,必须遍地开花,有要点地区,实施要点战术。 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多次指出,西部大开发要依托重要的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用线衔接,用点划面,有要点推进。 西部大开发正在按照这一思路不断推进和深化,但今后仍需继续推进,进一步深化这一要点战术。
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继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术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快速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底总人口2842万人。
“关中——天水经济区独立,作为西部内陆的增长极,可以与东部三大都市圈相抗衡。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快速发展战术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北地区中心在关中,西南地区中心在成渝,只有通过联合的途径促进西三角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才能真正成为西部的窗口。
用科学技术牵引
西部大开发战术实施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硬软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产业投资集聚效应逐渐凸显,为跨越式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为经济区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新机遇。
《规划》强调,关中——天水经济区要多次将政府招商引资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凝聚创新要素,强化创新功能,建设特色鲜明、特点突出的区域创新体系。 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校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公司,积极承接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将各园区建设成高新技术研发的凝聚地、孵化基地、产业化基地。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变化,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居民支出结构不断升级,内需扩大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 经济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诉求旺盛、潜力巨大,有利于集聚国内外投资等各类因素进行重组。
当前,东部沿海地区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诉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的动力日益增强。 经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价格特征明显,具备接受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张宝通表示,随着创新型国家战术的实施,将带来加强经济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机遇。 经济科学教育、人才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具备了成为创新型快速发展地区的有利条件。 我们要完全利用科技特点、地理条件、产业基础,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关键行业和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突破,将创新要素集聚于公司,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
■链接
加快经济转型多次自我快速发展
《计划》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 陕西、甘肃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相互配合,密切配合,协调及时的信息表达,牢牢抓住计划的落实。 建立经济区城际合作机制,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一体化。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及时组织开展对计划实施情况的判断和重组,并与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比较,尽快调整计划的关键文案,确保计划得到比较有效的实施。
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祥表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夯实自身快速发展的基础,叠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据了解,国家将健全政策支持机制,夯实西部开发长期快速发展的基础,继续保持中央财政支持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全转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财政体系,中央政府投资将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目前,国家继续每年新建几个重要项目,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反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资源节约工作,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管理等重要生态建设项目,推进生态建设
国家优先快速发展教育,加强巩固和提高西部地区“两基”攻防成果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 另外,国家将大力支持男女老少贫困地区、三峡库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地区的快速发展。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指出,下一步,西部大开发将继续健全资源开发和产业快速发展机制,健全矿产资源有偿支付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规范快速土地市场发展的国家投资或需要国家批准或核准的重要产业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西部地区。
此外,西部大开发健全“以劳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体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和配置,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 抓紧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支持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示范区建设。 支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制度,吸引科技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转移。 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快速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人才市场,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
■专家的观点
张宝通深化西部大开发要点战术,拳头一拳划重点
对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快速发展中国家来说,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地区快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
1988年,在改革开放历经10年历史的关键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术思想。 也就是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早日发展,这是事关大局的问题。 在一定时期内迅速发展,要求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力量帮助内陆地区迅速发展也是大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快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大开发‘十五’计划迅速发展了西欧大陆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西南海运路线经济带三大经济带。 这三条经济带覆盖了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但战线拉得太长,要点不够突出,效果不太明显。 ”。
据悉,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国家要点构筑了大关中(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三个战术高地。 这三大战术高地分别是将西欧大陆桥经济带集中在大关中(关中(天水) )、长江上游经济带集中在成渝地区、西南海运通道经济带集中在北部湾,突出要点,效果更为明显。
但是,位于西部的三大战术高地大得无法与东部沿海的三大增长相提并论,其综合实力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相距甚远,吸引力和辐射力还不够强,自身的快速发展前景,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都有限。
因此,张国通认为,需要继续改变要点地区比较分散的现象,进一步收缩战线,进一步集中力量,进一步突出要点。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国家重点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整合西北、西南两大经济重点,建设中国经济第四大增长极。
据悉,由于秦巴山区的阻隔,西部地区长期被分为西北、西南两大区域,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地区两大区域的重心。 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西康铁路的建设和西安至重庆、西安至成都铁路的贯通、西汉高速、西康高速的建设以及西安至成都、西安至重庆高速公路的贯通,秦巴山区的天然屏障已经突破。 特别是随着大关中和成渝两大战术高地辐射扩张和连通两条区际高速铁路的建设,大关中和成渝两大经济重心进一步被推向融合阶段。
张宝通认为,“十二五”整合大关中成渝,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三角经济区,以大关中成渝为拳头,西北、西南经济重心为统一的西部重心和龙头,形成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齐名的中国第四大增长极,则是大关 (陈文喜)。
标题:“增强亚欧大陆桥心脏原动力抗衡东部三大都市圈”
地址:http://www.sdsxywx.com/sdss/1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