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3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毕淑娟北京报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在开放红利中迅速增长,形成了与日本、韩国的“鼎足”之势。 随着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再次“瘦身”,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
专家表示,全面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船舶工业进一步获得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也将加速我国造船领域的优胜劣势。 我国船舶工业必须更加重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民营船企遭遇“玻璃门”等问题,应对可能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外资进入带来的冲击
今年以来,我国首先取消了包括船舶在内的制造业行业的外资准入限制,然后取消了船舶的设计、制造和维修必须归中方所有的要求。 由此,船舶工业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
专家表示,船舶工业全面对外开放,对推动船舶工业优质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从设计行业来看,高端船舶的基础设计、概念设计目前是中国船舶工业的短板,外资公司可以通过在中国设立机构、与中资公司合作等途径进入该行业。 从制造行业来看,由于全球产能过剩,国内严格限制造船产能的新建或扩张,外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或入股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产能,与我国公司进行合资合作。
“全面对外开放有助于船舶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船舶制造公司的研发能力,促进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江苏一家船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通过开放外资准入,国际高端船舶设计企业得以进入中国,不仅为公司提供了信息表达的便利,也为合资合作的设计企业的设立提供了机会。
但是,专家指出,随着全面对外开放,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
“造船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领域。 日本造船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6倍以上,但造船价格和中国差不多,这证明了日本造船厂工人的管理效率极高,控制价格的能力极强。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企业总经理王孝海表示:“国内目前亏损的民营造船厂为日本公司所有,如果引进日本有效的生产管理,可能很快就能盈利。”
在王孝海看来,船舶工业完全开放,必然迫使国内造船公司提高效率。
据了解,中国船舶工业与日韩的差距最明显地表现在产业链上。 虽然中国造船产业很大,但是大量使用了日本、韩国的套装。 将来,如果日本、韩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造船业,有可能控制大量的民间造船公司,客观上会对本土造船公司造成一定的冲击。
自己的短板急需补充
专家表示,目前国际造船市场正在回暖,但尚未正式走出低谷。 在积极引进海外资本、技术、竞争方面,我国船舶工业应积极补充自身短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成188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8.9%。 接到新船订单后为2270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97.2%,到6月末,手持船舶订单为9107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9%。
在国内造船业形势整体趋于恢复的情况下,领域面临的新老问题仍然非常严峻。
首先,我国船舶制造领域的利润水平持续压缩。 今年上半年,船用钢材价格持续上涨,给造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另外,劳动力、物流价格的刚性上升也给公司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造船公司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67.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2%,比去年同期减少3个百分点,领域利润水平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船的价格略有上涨,但价格也在上涨。 特别是由于钢材价格暴涨,价格上涨的速度明显超过了船的价格回升。 ”江苏省南通市一家船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价格上涨,许多船企接到名单后,仍收到的是‘亏损名单’。”
其次,融资难问题对造船公司的生产经营影响很大。 据悉,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对船舶领域普遍谨慎,部分银行对造船企业融资采取“一刀切”。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造船首付只有5 %~10 %,公司需要提前支付大量资金以完成船舶建设,融资依赖越来越强。 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开设预付款保证书,所以不敢接受订单,即使接受订单,开设保证书的周期也太长,订单无法生效。
另外,对民营造船公司的支援力度依然不足。 国有造船公司和民营造船公司在市场上的生存环境大不相同。 一些金融机构全面禁止民营造船公司,全面降低民营造船公司的评级,限制、压缩、停止民营造船公司的信用,压缩了民营造船公司的市场生存空之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船舶制造领域整体产能过剩依然严峻。 目前,大量闲置的造船设施、设备正在低价寻找投资者。 船舶领域全面开放后,大量外资必须利用通过收购或入股的方法基本消除的生产能力,这可能会排斥合理的生产能力。
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中国造船厂能造‘万吨轮’非常了不起。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非常大。 ”在王孝海看来,没有对外开放,新港造船厂迅速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新港造船厂不过是我国船舶工业享受开放红利,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缩影。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市场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万鹏此前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进入中国船舶工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个是1978年到1990年,第一个是船舶相关技术的引进。 二是从1991年到2009年,第一是产能引进,外资造船厂相继进入中国三年来,第一是科技合作,国内空怀特填补,向高端产业链转移。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和管理方法,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船舶制造以中小型船为主,年造船量约80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左右。 目前,我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和建造多种船型,年造船完成量在4000万载重吨以上,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成左右。
王孝海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快速发展,到2000年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国际市场份额,目前仍维持着中、日、韩“三分天下”的局面。
专家认为,船舶领域一旦全面对外开放,将不可避免地对现有领域的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船舶工业,有足够的实力应对这一挑战,在外资全面进入带来的“鲶鱼效应”中,实现了真正优质、快速的发展。
标题:“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释放鲶鱼效应 国内船企向死而生”
地址:http://www.sdsxywx.com/sdss/10758.html